季後賽就是這麼緊張,特別是每一個判決,都會觸動對戰雙方的神經。繼上年季後賽勇士對紅雀的季後賽,一夥「超遠」內野高飛必死球引起爭議(當然當時 沒判錯而判得非常好),今場世界大賽「雙紅大戰」一次判決再起爭議,主角又是紅雀,今次乘對手紅襪一次「妨礙跑壘」跑回決勝分。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?
話說當時上原浩治在一出局一壘有人登板,當時雙方比分打成平手,不過上原一上場就遇上亂 流。先被Allen Craig擊出一支左外野安打,造成二、三壘有跑者。之後爭議的開端就來,下一棒的Jon Jay擊出二壘方向滾地球,紅襪二壘手Dustin Pedroia先傳回本壘給捕手Jarrod Saltalamacchia觸殺三壘跑者Yadier Molina,豈料二壘跑者Allen Craig繼續衝向三壘,捕手Jarrod Saltalamacchia傳回三壘時發生暴傳,接不到球的三壘手Will Middlebrooks立即仆倒地上,球也直接穿出外野,但Middlebrooks未能即時離開跑壘路線,令Allen Craig想拼本壘時絆倒,阻礙跑回本壘的時機,雖然Allen Craig回本壘時被捕手觸殺,但主審裁判Paul Emmel立即判得分有效,並指向三壘,三壘審Jim Joyce指三壘手跌倒時妨礙跑壘,故得分算數。
紅襪隊教練團立即衝出來抗議,但無阻主審大人的判決,紅襪結果就因「再見跑壘妨礙」輸掉這一場。
全球的球迷立即有個疑惑,為什麼三壘手接不到球,反變成「妨礙跑壘」掉分,主審當時是否誤判?
其實棒球規則早有說明:
"OBSTRUCTION is the act of a fielder who, while not in possession of the ball and not in the act of fielding the ball, impedes the progress of any runner."
中文解釋就是當野手不是在守備時,包括迎接打者擊出來球、接球等,阻礙跑者推進,即屬跑壘妨礙。
球迷問:但三壘手Will Middlebrooks明明就是在接球。
問題是Will Middlebrooks在漏接後跌倒,已經不是在守備,理應讓出路線給跑者推進,以當時Will的情況真的很難立即讓出路線,但不是「同情」理由。
球迷問:跑者Allen Craig根本在跑內線,正常應該是跑外線推進本壘。
其實都承上解釋,一個「沒事做」的野手在阻礙跑者推進,不論跑者選擇內線或外線推進,都已經沒關係。
而台灣PTT上的鄉民也有很好的解釋,點出場上這情況,誰有「優先權」:
就以今場來說,漏了球的Will Middlebrooks已經是「沒事做」,跑者推進是有優先權,唯當時Will仆倒後剛好阻礙跑壘路線,所以阻礙跑壘成立。
結論是:Jim Joyce今次判得理直氣壯,而且有根有據,紅襪只能怪當時傳球失誤,輸掉了這一場。而我們作為球迷,又對棒球規則有更深入的了解,長知識了。